当前位置:产业领域 > 居游之间

传统社会的“居游之间”

我国幅员辽阔,国土上有高原、沙漠、平原、草原、山区、湖区、海岛、森林等多种地貌,地理自然条件各不相同,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千百年来形成了与特定地理区域的生态系统相耦合的多元文化和生活方式。平原地区占主导的是基于耕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定居生活,而高原地区则多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居住和游牧,取决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禀赋以及特定的技术条件。以帐篷为例,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鄂温克族猎人"撮罗子"、欧洲Sami族人Tipi锥形帐篷,在材料和搭建方式上就有很多异曲同工的地方。

居和游相互采借混合后,就是“居游之间”。传统社会的“居游之间”仅是少数人的生活方式,一部分是农业人口的迁徙流动,另外则是心怀天下徐霞客般的云游高人。

纵观全世界其他地区的历史发展,都经历了大致相同的生态过程,居住和游牧在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冲突和平衡当中不断演变。

未来社会的“居游之间”

现代社会相比于传统社会,影响定居和游牧的主要因素的变化很大。

1. 生产基本要素发生了变化,传统社会人的生存高度依赖土地,农耕条件差的地区,则通过狩猎、打鱼等手段来获取食物。现代社会,食物变成一种可购买的商品,通过参与工商业活动获得报酬成为人的主要生活方式,脱离土地的人变得多了起来。这种变化,使得“居游之间”的比重逐渐增加。

2. 社会交往需求发生了变化,相比于传统社会,移动互联网完全改变了人的交往方式,没有见过面的陌生人可以是网络中的邻居,旅行途中可以随时分享美景与感受,更多的人走出了家门。传统社会邻里之间面对面的交往被现代社会跨越山川的联接替代,不断变换居住场所、在旅行当中体会人生,成为年轻人追求的生活方式。

3. 空间时间权重发生了变化,传统社会当中修建房屋是家庭的一项重要工作,空间是人最为关注的,现代人则对自己时间的规划安排更为在意,从这个角度来讲,居和游的主要差异不再是代表空间的房屋,而是更多地和“居住之间”的关联时间。

因此,不论是从供给消费还是从社会发展层面来看,现代社会的定居和游牧都需要平衡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居游之间”是顺应变化实现平衡的手段和方向,会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

“居游之间”完美地契合了两个自然规律,一是流动性,事物的变化即是流动,永不停歇,没有固定不变的居住和游牧。二是熵定律,居和游之间的界限会逐渐模糊,最终二者之间变得没有边界。因此未来社会的“居游之间”将变得更加平衡、居心游性更加自如。